2008年1月24日 星期四

回應『噴射年代---鉑鎂鑼のブログ 』之“九十年前的臺灣總督府新廳舍 ”


這幾年有機會二度參與總統府之修復設計工作,因此有些資料可補充供各位先進參考。

建築設計過程
總督府廳舍之興建,共舉辦兩次公開競圖的設計比賽。西元一九0六年(明治三十九年)舉辦第一次競圖比賽,評審委員團由總督府土木局聘請日本的辰野金吾、中村遠太郎、塚本靖、伊東忠太、妻木賴黃及總督府營繕課課長長野村一郎來擔任。西元一九0七年(明治四十年)時舉辦第二次競圖比賽,並加請鐵道部金井技師參加鋼骨結構之評審,限定參賽者資格為日本帝國領土內的建築家。

在第一次公開競圖時僅要求提供平面圖及立面圖,應徵的作品計有五十多件。經過評審淘汰晉入初選者共有七名,依序為:鈴木吉兵街、長野宇平治、井岡安、森山松之助、松井清足、櫻井小大郎、福井房一,每位各得獎金壹仟元。西元一九一0年(明治四十三年),從入選七件作品中進行複選,然而複選條件比較嚴格,還需附加部分施工詳圖和造價預算表二項,複選作品中選者為長野宇平治的傑作。該案之設計塵埃落定後,由森山松之助送往日本國首都東京修改,於西元一九一二年(明治四十五年)六月一日正式開工,由台灣總督府營繕課監督建造,工匠均由日本請來。總督府廳舍原預定工程費為日幣壹佰伍拾萬圓,但森山松之助建議此棟建築物應建設為容納一千人使用的辦公室為原則,所以工程預算費似嫌不足,故增加工程預算費為日幣貳佰萬圓。









西元一九一五年(大正四年)六月二十五日結構體完成,舉行上樑儀式;(大正八年)西元一九一九年三月工程全部完成,由於施工期間曾遇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正三年),物價略有提升,因此總工程費實際增加為日幣貳佰捌拾萬圓。 總督府高度與底部長度的比例是1:2,與埃及金字塔的比例相同,為一穩重之比例

建築特色
總督府整棟建築物的主體平面呈「日」字形,為五層樓建築物,正面面寬約一百二十公尺、側邊面寬約六十公尺,立面充滿文藝復興時期特色之建築語彙,包括柱列、山牆、圓拱窗、牛眼窗、托架、羅馬柱、腹柱等;中央塔高約六十公尺達十一層高,關係比例呈現接近金字塔形;中央高塔及主體均為鋼筋混凝土構造,外牆貼紅色面磚及灰泥搭配精緻簡潔雕飾,充分塑造出典雅莊嚴的氣勢。但總督府落成後,一致評鑑認為大廳過大,樓梯佔了大部份的面積,以及東西雙面走廊面積浪費等問題。






















二次大戰總督府因美軍轟炸而受損情形


在整體造型上可說是日治時期受英格蘭磚造建築影響最深的建築,也是辰野金吾風格的代表作之一。此棟建築物佔有整個街廓,空間型態為一橫向,端部為略突出的日字型,圍成兩個中庭(註:現南庭為國徽圖案、北庭為國花梅花圖案)。原總督府內部設有腳踏車停車棚、另正大門左邊為驛馬站。原總督府正大門中央塔前有二個角樓建築設計為左右兩個半圓形屋頂,正大門停車廳之屋頂原設計為斜面屋頂;後因美軍軍機轟炸建築物受損,在重新修建後設計成為現今總統府之中央塔斜四垂形角樓,另停車廳之屋頂亦修改為平屋頂。
資料及照片來源:重耀建築師事務所

相關閱讀:噴射年代---鉑鎂鑼のブログ --“九十年前的臺灣總督府新廳舍之原文